中国有无法想象的人口基数和各种不可逆转的需求,这些需求基于几千年来的传统和文化,更源自市场经济的天然“魔力”,中国有很多产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程度,这些可以挑起中国经济大梁的产业不仅可以弥补房地产下滑带来的问题,还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经济的真正支柱,中国经济真正需要的是以下经济:
一、“舌尖”经济
尽管中国还有1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按国际通行的统计标准,只要每人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美元就属于贫困),但随着中国民众财富总量的增长,更多的人的消费能力在迅速提升,尤其是在吃喝方面。
中国2011年吃掉了425亿包方便面,足够阿尔及利亚人一年的一日三餐(阿尔及利亚人口为3870万)。在吃掉这么多泡面的同时,又会消耗掉多少榨菜?多少火腿?
中国是全球头号猪肉消费国,2012年消耗了5200万吨猪肉,全球半数猪“生活”在中国,活猪达到4.75亿头。猪也是需要“吃饭”的,4.75亿头活猪每日要吃掉多少饲料?得多少个人去种地、喂猪?背后又需要多少家企业服务?
跟美国、欧洲等诸多发达国家的餐饮需求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量不仅源自人口基数问题,它是一种全面、复杂的新兴需求,国际市场没有任何先例可参考(不像房地产)。跟汉堡、蔬菜、牛奶、可乐、果汁等简单的西方饮食比起来,中国人的“舌尖”需求对未来经济的贡献是最不能忽视的。
2012年时,有统计的中国餐饮企业所解决的就业人数就已经超过了1400万(实际数量比这要大,很大一部分餐营业就业人员是没法统计的)。要知道全球有160个国家的人口没有超过1400万,其中包括欧洲的希腊和葡萄牙。
二、“网购”经济
由于中国一直以来存在对商业方面的各种管制,商人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压力和挑战,导致中国的商业模式一直欠发达,商业智慧被严重的遏制了。但自十年多来“网购”市场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基于网络的思考、消费、经商等模式可以说已经改变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也正在改变中国经济。
2013年阿里集团的电子商务交易总规模为1.542 万亿人民币,交易额相当于黑龙江省的全年GDP,折算成美元是2480亿美元,相当于芬兰一年的经济总量。2013年我国网购用户达3.02亿人,网购交易额超1.85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7.8%.我国网络零售企业已创造了900多万个就业岗位,2015年将达到3000万个。预计到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最高将增长至4.2万亿元,相当于现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市场之和。
基于网购的增长,在当前的快递行业中,直接就业的人员达到210万,间接带动的就业人员达240万。有专业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每年需新增就业人员约140万人。
网络零售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革新,中国目前依然是全球整体税赋比较高的国家,且收入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创业者面临的各种阻碍众多,这导致中国的民间商业必须要寻找一种低成本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政府对其的干预,又能更多的面对消费者,而互联网给了更多的创业者从未有过的机会,这也就奠定了中国的网购市场将比全球任何一个网购市场更具活力,也将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且对于中国经济极其重要的互联网经济。
三、“人流、物流”经济
日益增长的“人口流动”正是经济处在扩张和繁荣当中的一个标志,当下的中国,毫无疑问是全球最忙碌的国家。虽然户籍制度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正在阻碍大城市的发展,也遏制了诸多人口的自由迁徙,但人口的流动就像中国经济的扩张一样,不可逆转,也不能逆转。基于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是跨地域和跨行业的,也是跨民族和宗教的,是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发展制造业的基础。
中国运营的铁路长度约9.3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周(赤道长达4万公里)。2013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0.75亿人(航空业发送旅客3.9亿人);旅客周转量完成10420.66亿人公里。
中国私家汽车保有量已达1.4亿辆,仅次于美国。对于一国经济来说,汽车的意义并不在于是一个代步工具,而是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除了几个非常拥堵的城市,汽车给各类人群和各种商业活动都带来了极大的效率。
然而,中国经济的未来和希望并不是一家人买一套房子、买一辆汽车定居在某地(这不是中国梦),真正的中国梦应该是,基于奋斗、事业、竞争、梦想和休闲旅游之下的自由迁徙和加速流动。
奋斗立国跟“安居”立国结局有天壤之别,一个如同美国,持续着创新和经济活力,一个如希腊、西班牙等,最终变成懒散、负债和危机重重的“福利”社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的流动,让更多的年轻人被房贷绑架,从而绑在了一份工作、一座城市,大大的束缚了冒险意识和好奇心,也让更多的激情和智慧埋没在一座城市。这可能才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所在。
四、“大宗商品、制造业”经济
大宗商品市场不仅仅是制造业的基础,更是所有以制造业立国的(诸如日本、德国等),以及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诸如英国、美国等)的必争之地,谁能够获得大宗商品市场的贸易结算能力,谁就能获得本币对大宗商品的定价交易市场。我们都知道,为了争取对石油的控制权和定价权,中东地区的战火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人民币国际化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获得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交易能力。
大宗商品市场还影响到一国的国际运输安全。中国为何要如此重视海洋权益、南海问题等?为何要从战略上建设通往东南亚、西伯利亚、欧亚大陆的铁路运输系统?我们的商业和同胞已遍布全球,如何能获得更安全的进口通路、如何能够在发生危机的时候迅速将同胞们撤离、如何建立全球性的对同胞的安全性保护,这些都是未来市场需要面对的庞大需求,这些需求无论体现在陆海空运输领域,还是军事领域,都要基于制造业的强大,而制造业的强大需要大宗商品市场为基础支撑。
中国目前还是私人飞机最大的消费市场,有专家预计中国未来几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飞机买家。另外一个制造业不可忽视的市场是,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
但无论是飞机还是电子产品,品牌及核心技术国产率还很低,庞大的需求量并没有促使中国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取得更多突破,这也说明制造业面临的升级需求空间巨大且急迫,远比加大房地产投资要重要得多。
五、“文化产业”经济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但由于文化本身是有束缚力的,再加上中国目前对文化市场的开放程度还并不高,版权保护市场比较落后,也影响到了整个文化产业。如果从解决就业的角度来看,在我印象当中,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是可以比肩餐饮等较大服务型产业的,因为多民族、多文化、多历史、多宗教、多人口等之下的文化产业触角必然极深,囊括方方面面,可延展的东西很多。
中国电影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三,电视剧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书量位居世界第一,游戏玩家全球第一。但令我们尴尬的是,中国文化产业链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均整体落后于韩国、日本等国家,更不要说美国;中国年产电视剧数量世界第一(根本播不完),每年直接浪费超百亿;中国出书量世界第一,但人均读纸质书量不到日本一半。
中国的文化产业跟其他产业一样,需要升级,这种升级对是否能够尽可能的开放思想市场、完善版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版权等相关产业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民族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和思想活跃的国家,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产业,甚至是一个决定未来国际地位的产业。
目前,美国全部版权产业产值已超过1.6万亿美元,占整个美国GDP的10%以上(中国房地产总产值占GDP也不过16%左右)。美国的版权产业对外贸易额,已经超过了食品、纺织、飞机、烟草、石油、煤炭等产业的总和。
这也是美国为什么具备持续影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文化产业所输出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对美国文化的全球性传播,这种以文化产业为承载工具的交流模式大大的降低了国家、政治等层面的隔阂和沟通成本,减少了全球各市场对美国的敌意,增加了认同感,让美国企业所生产的诸多产品/服务能够提前被各市场接受,让更多的全球民众向往美国,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这是当下的中国需要警惕的,也是最需要“改革开放”和学习的地方。